
永安校车公司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正在对校车进行G PS定位跟踪。南都记者杨传敏摄

校车到校,老师点名。南都记者杨传敏摄
一个毗邻杭州的小县城,花费近两千万分次购入79辆安全校车,并成立专门校车营运公司,由政府委托公司负责车辆管理和学生接送。浙江德清的校车安全营运模式,在11月16日甘肃校车事故之后,再次受到媒体广泛关注。南都记者实地探访后发现,德清的秘密,不仅在于购入安全校车,而且在于政府强力介入并推进公共福利领域。这种由政府主导的“新公益”见效快,但须有强力的政府财力支持和制度保障。中国的特权校车之路,才刚起步。
村小撤并后接送孩子需求大
每天只需要花两元钱,小女孩李博雅就能在家和学校之间10公里的路途上坐个来回。每天清晨,她独自穿越乡间小路,就能到达校车站,剩下的时间是在学校车队长的组织下排队等待。还有一些父母会骑着摩托车带孩子过来,通常孩子们都会提前到站,因为到点校车就会出发。
去年,村小撤并前,李博雅每天由父母骑着摩托车接送上下学。她住在德清县乾元镇齐星村,2010年,乾元镇齐星村等5个自然村小撤并,建成乾元镇中心小学曲园分部,李博雅成为这个中心镇小学的一名学生。
乾元镇是德清老县城所在地,由5个社区和10个行政村组成。乾元镇中心小学一共有1588名学生,校长杨丽虹介绍说,其中约有一半学生需要校车接送。
近几年,德清县村小经历了一轮较大规模撤并,这是中国县级城市教育资源陆续往中心镇集中的一个缩影。这个师资和学生同步从乡村往就近中心镇集中的过程,仍未结束。而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以李博雅为例,学校搬到了更远的地方,这意味着花在路上的时间可能更长。
所以,在2010年学校征询家长意见时,她的父母和德清县其余6000多个孩子的父母一样,选择了“校车接送”这种方式。
乾元镇中心小学共有8辆校车接送学生,每辆校车每天清晨按两条不同路线分批接学生到校。这批校车统一是鲜明的黄色,是2009年引进的“平头车”,定员49人。全部座位按照小学生体形设计,每辆车售价28万元。和德清县今年引进的30辆“长鼻子”美式校车相比,平头车体形稍窄,更适合在狭窄的村道上前进。
校车公益由政府财力保障
德清县共有23所学校像乾元中心镇小学一样配备了校车,大概占村镇学校的一半。德清县负责校车接送工作的教育局纪委主任罗永昌介绍说,该县共分批投入2000万元购入79辆安全校车。
校车的乘车对象,限定在12周岁以下小学生。总的运营费用预计每年600万元,其中1/3由学生每人每天来回两元钱组成,其他2/3由政府补贴,即每年400万元投入校车运营,再由县政府来委托公交公司负责学生接送。
2011年,德清县政府颁布的《学生接送工作管理办法》里规定,承运公司是从事学生接送工作的专业管理公司。学生接送工作实行“政府主导、部门监督、市场运作、公司承运”的运行机制。
小学生的接送,作为社会公益,主要由政府投入并补贴。“2000万元购车投入和每年400万元的运营费用,对我们来说并不是太大的负担”,罗永昌说。
德清县虽然只是浙北一个小县城,但如果把该县和11月16日校车车祸发生地甘肃正宁县做一个比较,不难看出其中差别。德清县距离杭州只有十多分钟高速路车程,距上海也只有两个半小时高速路车程,正在建设的杭宁高铁穿越其间并将在乾元镇设立站点,其经济与杭州、上海结合紧密。近年除了传统以西部莫干山为主的旅游产业,东部制造业也逐渐发展。事实上,根据德清县财政局统计,该县2010年财政总收入34 .5亿元,相当于正宁县财政收入的30多倍。当年,德清县教育支出超过3亿。
从家长接送到政府主导购买
在财力保证下,德清的学生接送经过了3个时期的发展,每个阶段的突破都有鲜明的政府主导发展公益痕迹。
据罗永昌介绍,第一阶段,2005年之前是粗放型经营,随着学校教育布局调整,此时已经有一部分村小被撤并,村里孩子要去镇中心学校上课,由学生家长接送或者学校租车。
第二阶段是2005年后,德清城乡一体化和乡村道路改造同期完成,所有行政村都通了水泥路面,德清校车接送被纳入“城乡公交一体化”中。罗永昌指出,这期间,德清的学生接送逐渐规范。校车运营由公交公司兼职承担。
“接送学生,是公交公司在城乡一体化时承诺的。如果没有承诺,公交司机可能不愿意接送学生”,此前一直在德清公交系统从事管理工作的丁勇说,而且,公交车接送可能产生安全隐患,比如小乡村只有一辆公交车,超载常见,也存在上班时间和上学时间冲突的运营问题。
此外,在这种模式中,公交车公司承担了作为公益的学生接送任务,但同时又要独立作为自负盈亏的主体运营,存在矛盾之处。
新的时机从2009年开始,罗永昌当年参加了一个县里各部门参与的调研会。会上,听到新任德清县县长胡国荣说,他在美国考察期间,看到校车做得非常好,胡建议德清也可以来做专门接送孩子的校车。
县里各部门随即展开调研。当年,丁勇作为公交公司的代表也参与了德清县校车采购小组,讨论认为,必须考虑几个条件才能实施校车工程,第一,购买的预算,德清县是否能承受;第二,乡村道路是否能达到通车条件;第三,家长是否能承担价格;第四,有没有人来开专职的校车。
最后,领导拍了板。德清县决定,每个孩子每天只需要负担两元钱,其余运行和维护费用由县财政支出。2009年9月,德清县汽车采购小组前往全国几家大型企业考察校车,汽车设计制造专业毕业的丁勇也在其中,回来之后他们又考察德清县的路况,因地制宜地确定了27个项目的校车配置标准。
当时,校车还没有国标,而浙江和江苏分别有自己的校车标准。丁勇记得,德清的标准参考了已有的校车标准并提出了特殊要求,“全铁皮结构,要经得起撞”。还有,玻璃窗要求也不一样,又要通风,小孩还不能打开窗户。这就需要下固定上推拉的结构。
这些细小的改动,都是便于企业在设计上稍作改动,同时适合德清的实际情况,作为项目统筹之一的罗永昌回忆,项目标准制定后,3家厂投标,最后位于郑州的宇通公司拿下了订单。
最安全校车这样“炼”成
2009年,专营校车业务的德清永安学生交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丁勇担任公司总经理职务。不足一年时间,到2010年初开学,第一批黄色按标准设计制造的安全校车已经开始在西部山区试点。
德清县由政府委托专业公司运营校车。试点是分计划的,第一步是先买了9辆车投放西部山区试点;第二步是到了2010年5月,投放了35辆,本计划当年全部投放完。但德清县校车工作领导小组决定把磨合期拉长,于是推广实行又拖后了一个学期。所以在今年4月,又增加了30辆车,这一批是“长鼻子”的美式校车,在“悍马撞上美式校车变废铁”照片网络传播之后,这批校车成为最受媒体关注的一批。
“由政府来运作校车,压力很大”,德清县教育局安全科科长张帆坦言,一个是必须可持续,还有一个是不能出事。
所以,当车门打开,李博雅和她的同学排队上车时,就有3个摄像头对准她们,排队下车时,摄像头又一一记录。“孩子上没上车”,通过摄像头一看便知,也有记录,张帆解说到,“如果孩子没上车,家长又不知道孩子哪里去了,我们才说得清楚”。
按照永安公司张贴在公司办公室墙上的制度规定,普通道路上,校车运行时速不得超过60公里,村道上不得超过40公里。同时,通过G P S定位,校车行车速度、路线都一一显示在永安公司监控室的大屏幕上,也同步出现在德清县教育局安全科办公室里。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这套定位系统就会自动发出报警,并进行记录、统计。
教育局和永安公司都希望按照比普通客车司机更严格的要求来招聘校车驾驶员。他们也尽量寻找30岁到55岁的司机,希望司机有家有房有孩子,而且特别欢迎女性驾驶员和德清本地驾驶员。
在安全方面,规定驾驶员停车后再起步要先看右侧反光镜、再看中间和左侧反光镜,这是因为如果很小的小孩子,只有一年级,在车前可能看不到,这样才能确定车辆前面、左右都没有小孩。
仍不是真正“特权车”
全国各地有数不清的县市像德清一样,有校车接送需求。2010年,首部强制性国家标准《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出台。这个安全标准主要对校车生产厂家起到规范指导的作用。
“中国校车标准在防火方面比美国校车标准更高”,我国校车安全技术标准起草人之一李弢介绍,但是美国校车最重要的是和校车安全法紧密结合在一起,所以在设计上突出“特权车”概念。比如停车臂,就是在小孩下车以后挡住道路,不准来往汽车通行,中国由于没有相应法规,就无法作为标准纳入。而且由于缺少法规支持,校车并不像消防车和救护车一样属于特权车,虽然有安全技术条件规范,但实质上,它仍然只是根据孩子特点设计的普通车。
即使是德清校车,虽然常被用来与美国校车对比,仍有根本区别。
由于中国的专用校车并不占主流,既没有税费补贴,也缺乏相应的法律规章来指导管理。而可与之对比的是,美国校车发展近百年,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已成立专门的校车行业组织———全国学校运输协会(NSTA),当时国会通过了《全国交通与机动车安全法》,1974年又增加了《校车安全修正案》。而德清为提升校车特权制定的《德清县学生接送车优先便利通行的实施办法》,只能作为非强制性的规章制度,由交通部门宣传,希望司机配合执行。
政府推动公益模式扩张
由于缺乏制度保障,中国的校车仍然在摸索中蹒跚前行。今年8月24日,德清和山东威海、滨州市无棣、辽宁桓仁、黑龙江鸡西、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一起,被教育部列为安全校车试点地区。
由政府推动公益的德清模式也正在扩张到相邻地区。就在几天前,德清县所属的湖州市,其吴兴区签下订单,购入107辆美式校车。
在德清模式扩张的同时,德清也有自己正需要急切解决的问题,比如最现实的是,校车司机工资待遇有待提高。由于校车司机每天平均工作时间只有4小时,其1600元的月收入只是普通公交车司机的一半。“这对壮年劳动力肯定是不够的”,永安公司总经理丁勇坦承,所以我们也在想办法,过年以后要涨工资,再不涨就留不住人。
人力成本的上升和燃油等运营费用的增加,预计将增加校车运营成本。加上,德清仍有50%小学没有校车,在路面改造之后,这一部分学校必然也会增加新的校车需求。在运行费用和车辆购置方面,政府预算可能都会相应上浮。
“德清的模式不一定适合所有地区”,教育局纪委书记罗永昌指出,有的地方通过公交车送学生可能是最适合的方式。而在德清,经过两年的努力,该县校车基本目标已经达到,今后他们主要思考的问题将是,如何为这个政府投入并补贴的校车公益建立长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南都记者杨传敏 发自浙江德清
校车乱象: 广东各地校车地毯式排查 安全隐患不少
事件 甘肃省一家幼儿园校车11月16日因为超载逆行发生重大车祸。11月17日,省教育厅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在11月21日之前对校车组织一次深入细致的地毯式排查。

事件
背景
11月16日,甘肃庆阳市正宁县榆林子镇一辆幼儿园校车在接到幼儿后,行驶至榆林子镇西街道班门口时,与一辆卡车相撞,发生意外。事发时幼儿园校车严重超载且逆向行驶,核载9人,实载64人。目前事故遇难人数升至21人。
广州
广州交警在白云区均和街开展校巴安全检查行动
昨日下午,在白云区均和街,广州交警对放学车辆进行的安全检查行动中,半小时内8辆"校车"中有两辆被核实超载。
广州仍有校车超载逆行发现不少安全隐忧
昨日下午,南都记者分别到番禺区、白云区等学校暗访发现,仍有校车继续超载或逆行,路面校车款式各异,大小有别。在番禺南村,除了大巴校车外,还有各式小面包车改装的校车,车内设施简陋,学生都是站在车里,隐患较多。
广州2500辆在册校车大多属于民办学校
广州市共有在册登记校车(含民办学校)2500多辆。另外,广州要求校车强制安装带有卫星定位及摄像功能的汽车行驶记录仪。据统计,广州校车违法率呈现不断下降趋势,2009年较2008年下降了43%,2010年较2009年下降了22%。
深圳
南山:尚未发现校车超载
南山教育局介绍,通过GPS监控发现,除了早期有个别司机超速和两辆校车超载之外,截至目前,尚未发现校车超载违法行为。
龙华:黑校巴超载闯黄灯
在龙华某幼儿园的门口,也有"黑校巴"横行,一辆20座的中巴居然塞进了30多个孩子,而且司机不顾几十个孩子的安全,闯黄灯、压实线变道,危机重重。
西乡:有家长称乘坐放心
乘坐黄田幼儿园的校车每学期需缴纳500元校车费用,该校车上打有幼儿园的标志LOGO,注明了限乘人数为29人,五辆校车每天下午从4时开始到5时左右送学生回家,并无超载现象,部分校车甚至有未坐满现象。
深圳校车要求强制安装GPS
深圳市2006年就出台《校车交通安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校车必须持有校车许可证,对校车未购买保险、未按规定维护、出现超载等,都有相应惩罚措施。去年深圳市教育局下发通知,要求所有校车必须在2010年年底前安装GPS。
佛山
近几年事故频出 部分学校取消校车
目前佛山五区校车上千台,其中南海356台,顺德234台。。"已经取消校车好几年了。"金桂幼儿园一名老师表示,这跟近几年校车频频出事故有关,教育局抓得很严格,申请校车很难。该说法得到了叠南幼儿园园方的认可。
"最牛校车"定期体检 司机百里挑一
今年4月18日,乐从镇东平小学的六辆定制校车正式上路,其中3台"大鼻子"完全按照美式校车标准制造,卡车头配公交车身,每辆售价高达40多万元。校车全由乐从镇政府买单,为该校500多名学生提供接送服务。据悉,"最牛校车"会定期体检,司机更是百里挑一。
政府不出钱只监管 社会力量运营校车
佛山校车经营模式多种并存,既有学校自营,也有学校租车,还有政府购车学校经营等。与国内情况一样,很多学校校车"买得起、养不起",维护和监管后继无力。
其他
东莞:民校校车超载源于亏本运营
南城一所民办中小学负责人向南都记者透露,"民办中小学校车如果想不超载,基本都是在亏本运营。据悉,很多民办学校只能通过超载来控制成本。
珠海:全市设20岗点监控上路校车
昨日,珠海各交警大队出动警力285名,在全市各主要路段设置固定岗点20个,在校车上、下学接送学生的高峰时段加大警力巡查监控,共检查校车两百余辆,查处校车超载交通违法行为1宗。
中山:一月查处6宗校车超载
中山部分中小学校校车同样存在超员问题,自10月20日以来,交警已查处6宗校车超员违法行为,超载人数约为10%,教育局将联合多部门突击检查校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