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推进和提高HSE管理表现,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HSE管理方针,使HSE管理工作措施进一步科学化、人性化,有效消除、削减和控制运输生产过程中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5月16日,沙运司召开推广“驾驶员生理节律与安全行车”管理模式专题培训会议。
会议要求:一要注重学习、提高认识。各级管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人体生理节律”对交通安全的影响,认真组织员工学习“人体生理节律”理论知识,准确掌握员工生理节律变化,充分认识到驾驶员生理节律管理的长期性,并采取科学、合理、果断的管理措施,正确引导员工积极应对生理节律变化对交通运输安全影响的对策。二要加强领导、有序推进。各基层单位要成立“驾驶员生理节律与安全行车”专项管理工作组织领导小组,建立本单位“驾驶员生理节律与安全行车”管理长效机制,并结合本单位生产特点,制定工作实施计划,完善基础资料统计分析,建立驾驶员生理节律监控台帐,加强对驾驶员生理节律监控及生理节律综合评估,针对驾驶员不同生理节律期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确保运输安全。三要及时总结、不断改进。各基层单位必须对此项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总结分析,使此项工作与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相结合,不断优化管理方式及管理方法,保障管理实效。
会议强调:驾驶员生理节律与安全行车管理模式的核心,就是正确认识生物节律并做到合理利用。合理利用生理节律生物钟主要有三部分内容:一是要合理利用生理节律生物钟。通过掌握人类自身存在生物钟规律的最高潮期、最低潮期和临界期三种节律运行周期,预测驾驶员在某段日子里体力、情绪和智力可能出现的倾向,合理安排驾驶员的各种活动。二是要充分利用人体生物规律。驾驶员要科学、客观地对待生物钟所出现的高潮期、低潮期和临界期,绘制个人生物三节律曲线图,用以指导自己的出行。三是要针对高潮期、低潮期和临界期做好出行安全策略,各单位通过为每位驾驶员绘制当天的生物三节律曲线图,灵活运用管理创新手段,不断探索发现,总结规律,抓好低潮期,控制临界期,广泛引导驾驶员安全行车。沙运司各单位要结合生产实际,探索推广“驾驶员生理节律与安全行车”管理模式,在创新方法上抓下功夫,大胆探索,求真务实,使创新的方法更具针对性、时效性和实践性,从而确保驾驶员安全行车,为沙运司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驾驶人心理和生理对安全行车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