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怎么最近吃了午饭总想睡觉啊,人也变得懒洋洋了。”在椒江某机关单位上班的小田最近很郁闷,总觉得睡眠时间不够。春回大地之时,不少上班族也染上了像小田这样的烦恼,常感到疲乏无力、打不起精神,其实这就是俗称的“春困”。
春困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台州市中心医院主任中医师朱红解释,春困并不是病态,它是人体生理机能随着自然界气候变化而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
冬天气温低,昼短夜长,皮肤等处在“收敛处蓄”状态,维持机体的生理恒温和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信息增多。而到了春天,天气回暖,但人体一时适应不了这样的气候变化,出现了软绵绵、无精打采、昏沉欲睡的春困现象。此外,春季气压低,天气比较潮湿,导致血脉不畅,人体也就会昏昏欲睡。
春困还会导致头昏、思维反应能力下降,健忘、工作效率较低等。“体质好些的人适应能力就比较强,恢复快,而生理体质较弱的人,如那些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可能这些症状会更明显。”朱红解释,春困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必有任何心理压力,也千万不要随意服用药物。
多运动、多补蛋白质食品都可解春困
记者了解到,“春困”与人体蛋白质缺少、机体处于偏酸环境和维生素摄入不足有关,因此“春困”可以用饮食进行调理,比如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适当增加鱼类、鸡蛋、牛奶、豆制品、猪肝、鸡肉、花生等食物,以保证人体优质蛋白质的需要。
“我认为,避免春困更多的是要加强锻炼,增加户外活动,在阳光充足、绿化多的地方活动,多做些深呼吸,给大脑提供新鲜充足的氧气。”朱红说。
如果困得不行又不能睡时,可以泡杯咖啡或浓茶,有提神之效。“当然,按摩也有一定的作用。”朱红解释,对人体的内关、足三里、印堂穴、太阳穴和合谷进行按摩时,也可以驱除些困意。
朱红特别提醒开长途车的司机,天气变暖后,在行车途中应该适当地打开车窗吹吹风、透透气,空气不流通更容易让人产生疲劳感。此外,也可以把车停到休息区小憩,抽支烟,洗把脸,下车活动活动,也是解除困乏的好办法。
半个小时的午休很重要
既然“困”了,午休就显得很重要了。由于白天长了,气候逐渐温暖,人体也要逐步适应。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不管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只要条件许可都应该午休,只要睡上半个小时,便可调气血,以保证下午精力充沛。
而对于大多数上班族或学生来说,并不太方便躺在床上午睡,大多会选择趴在桌面上,这是否会造成健康上的影响呢?朱红表示,趴着睡觉其实是非常不科学的。“趴着睡觉会影响正常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使两臂、脸部发麻,甚至会有头昏的感觉。”朱红提醒,午餐后血液流向肠胃道,以帮忙消化吸收,趴着睡会导致身体弯曲度增加,而不利于肠胃正常蠕动、降低消化能力,容易造成胃肠胀气。
此外,由于趴着睡时脸部多偏向单侧,而长时间歪扭颈部及压迫上半身,会使颈部、肩、腰部肌肉处于紧绷状态,形成肩颈部肌肉酸痛或常见的“落枕”,甚至造成颈椎及胸椎轻微变形。
朱红建议,如果不能躺在床上午睡,那最好能靠在椅背或靠墙小睡,将头部的重量平均分摊,头颈部就可以放松,并减少身体过于弯曲,以及对各部位的压迫。“当然,午睡的时间也不能过长,半个小时就够了。最好在饭后休息会,再午睡。”朱红说。
|